新聞資訊
水是故鄉甜 · 茶是春柏香
茶里有乾坤,壺中日月長
發布時間:
2022-08-26
所屬分類:
行業新聞
南方有嘉木,于崇山峻嶺之間,得日月之靈,雨霧霜雪之澤,甚至有人稱它為“我之茗草,萬木之心。或白或玉,或似黃金。”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歲月沉浮,從“琴棋書畫詩酒茶”到“柴米油鹽醬醋茶”,茶被融進了璀璨的文化里,也滋潤著中國人的心。
一壺藏閑適,日月落心間。山間的百顆芽頭經過采摘、萎凋、揉捻、發酵、干燥,靜靜躺在杯中等待沸水的擁抱,等待再次舒展身體,貢獻香茗。
茶令人著迷的何止是茶本身,還有太多其他東西。詩僧皎然曾作詩調侃友人崔石使君飲酒不勝茶,詩中贊譽茶:“一飲滌昏寐,情思朗爽滿天地。再飲清我神,忽如飛雨灑輕塵。三飲便得道,何須苦心破煩惱。此物清高世莫知,世人飲酒多自欺。”
文人雅士喝茶是一種文化,和尚喝茶是一種禪,道士喝茶是一種道,尋常人家喝茶是一種需要。時至今日,茶是茶,卻又不僅僅只是茶。它濃縮四季,勾連著天地,又承接著空間美學、器具發展,還關乎人情往來。
茶之滋味,爽滑或綿柔,鮮活或厚重,苦澀或甘甜,清淡或濃釅,豐富到好似人生百味都能在茶中品到。
臺灣散文家林清玄在《吃茶的方法》里說:“我時常一個人坐著喝茶,同一泡茶,在第一泡時苦澀,第二泡甘香,第三泡濃沉,第四泡清冽,第五泡清淡,再好的茶,過了第五泡就失去了味道了。這泡茶的過程令我想起人生,青澀的年少,香醇的青春,沉重的中年,回香的壯年,以及愈走愈淡、逐漸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。”
茶里有乾坤,壺中日月長。關于林青玄老先生對吃茶的感受,尚且年輕的小堂并不是太能感同身受,但大抵上能理解幾分。茶有沉浮,人有得失。百顆芽尖幾泡之后便會回歸自然,人生大概所差無幾。
不過小堂認為,當喧囂褪去,回歸到原始的寧靜和純真,人生應該是會留有幾分余味的。只是在到達以前,或許需要如茶一般持一顆安然平和之心,才能從容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。
白巖松在接受段暄采訪時對茶有一段極高的評價:“從某種角度來說,吃、茶、孩子是中國人的三大宗教,茶里有中國人的滋味。”
在《白說》里,他給學生們寫的寄語是:“人生如茶須慢品,歲月似歌要靜聽。”與諸君共勉。
上一頁:
下一頁: